一、贿赂式奖励 妈妈要给朋友打电话,为了让小娟安静地呆一会,她说:静一点,别说话,我一会儿给你买冰淇淋。小娟问:什么样的?妈妈说:带巧克力的。这种奖励方法用起来得心应手,不需费脑筋,不需费口舌,效果当时又十分明显。 但它的后遗症是:凡事都要讲条件,就连一些本来是份内的事,没有条件也应该去做的,可是受到此次得到贿赂的启发,他们就会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合适的‘条件’才去做的做事思维定势,这样,当然不利于孩子责任感和自律品质的形成,其消极后果是非常远久的。 误区的避免: 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且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后在孩子表现良好后再给予相应的肯定。持之以恒地坚持这样的引导,孩子的行为才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漠视孩子的良好表现 小勇正蹲跪在厨房的工作台上看妈妈整理从超市买回来的东西。他尝试帮忙清理,妈妈赶紧抢先了;他又帮拿凳子给妈妈坐,妈妈没有反应;妈妈从冰箱拿出蛋夹放在桌上,准备将蛋排好,小勇这个时候帮忙把菜屑清理干净,放进垃圾桶,妈妈也没不吭声,最后,妈妈突然叫着:小勇,你走开!我自己来,等你长大一点再帮妈妈! 小勇晚上睡觉的时间到了,便到厨房找妈妈,见了妈妈脱口而出喊了妈妈一声:妈妈晚安!结果妈妈没有反应──可能是妈妈和爸爸在闹脾气,闷闷不乐;也可能是。因此,就爱理不理的,连正眼也没瞧小勇一下。小勇傻愣愣地站在那,心里很是困惑。不过,第二天晚上,临上床睡觉前,他还是照样说一声:妈妈晚安!结果仍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小勇起床以后自己整理了房间,高兴的去告诉爸爸妈妈:今天我自己把房间整理好了。妈妈却不耐烦地对孩子说:你都这么大了,早就应该自己整理房间了,有什么可得意的!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漠视孩子的良好表现,这样下去,孩子将不会再对我们说妈妈晚安,或者将来有一天我们会不断地开始骂:养你这么大,什么都不会帮!,或者 误区的避免: 家长应该是及时发现及时肯定孩子良好行为,进而让孩子适时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孩子的一生来讲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无原则的让步 小牛吵着要糖果,妈妈不给,小牛张口大哭,没想到这时有客人来访,母亲看在客人的面上,只好给他。 下次小牛又想吃糖果,妈妈照样不给,他再拿出看家本领──哇大哭起来。但这次没有客人,妈妈狠起心肠硬撑,不给就是不给。他无可奈何,哭久了,肚子胀满空气,非常不舒服,沙哑的声音连自己听起来也讨厌,只好算了。 再下次,小牛又想吃糖果,妈妈还是不给。法宝再度使出来──放声大哭,巧的是,这时电话铃声大作,妈妈听电话怕太吵,只好认了,拿一颗糖塞住他的嘴巴,当然糖到哭止 爸爸正在看电视新闻,小牛哭着要买零食,为了让爸爸能安静地看新闻,妈妈只好给他10元钱去买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小牛知道在客人来时爸爸看电视新闻时妈妈打电话时,哭闹是有效果的,因此,总是不断地抓住机会,轻而易举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误区的避免: 教育应该是有原则的,不该让步的,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应该让步。做父母的应该认识到,有什么事比教育好孩子更重要呢?想清楚了这一点,为了教育好孩子,其它的所谓的面子可以不要,所谓的重要工作可以暂时不做,我们无条件地持之以恒地坚持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四、先苦后甜 妈妈要上街买衣服,小静哭着要跟妈妈去,起初妈妈不同意,最后妈妈没有办法,气得打了她两个耳光后,同意她去 类似的情况,我们在现实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很多。这样的教育,虽然让孩子吃了一点苦,但实质上还是起到鼓励孩子通过哭闹来达到目的──很多时候,他们往往选择通过吃一点苦,来达到对其更有诱惑力的目标。因此,这种先苦后甜式教育,对孩子的发展,不仅没有积极作用,相反还有消极作用。 误区的避免: 教育过程中,什么是该坚持的事情,家长心里一定要清楚;如果是该坚持的事情,就应该坚持到底,可坚持可不坚持的事情,就不要向孩子提出;一旦向孩子提出了要求,就应该坚持到底,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意义,对树立家长的教育威信也有好处。 五、说到,做不到 常听到一些父母这样威胁孩子:哭什么哭,再哭,我就打死你!,或者,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乱动,我就打断你的腿! 我在想,如果孩子真的控制不了自己而情不自禁地再哭或再动,你真的就会打死他、不要他或者打断他的腿吗?我想你肯定做不到,实际上也不能做得到,而且你的初衷也只是想吓唬吓唬孩子而已,根本就没想到真的要打死他、不要他或者打断他的腿。但这种令出不行将会对孩子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如,使孩子产生爸爸妈妈说话可以不听,爸爸妈妈只是说说而已等错误认识,进而大大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影响着父母以后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代孕医院价格表 误区的避免: 在孩子面前,出言要慎重。做得到的,对孩子有意义的才跟孩子说;如果明知很可能做不到,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做得到的事,就不要跟孩子说。 六、乱吓唬孩子 去年国庆黄金周,有一个3岁多的男孩子在天安门广场与家人走散了,哭个不停,警察叔叔想安慰一下,就把他抱起来,结果那孩子哭得更加厉害,并且想努力从警察手里挣脱出来,警察叔叔以为是自己不会哄孩子,然后叫来一位警察阿姨抱着他,可是他还是照样挣扎个不停,最后孩子传到穿便衣的一位叔叔手上时,孩子才不哭 一个多小时后,找到其家人,才了解到,其父经常在家里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就叫警察叔叔开警车来抓你去孩子平时见警察也总是努力躲着警察 类似的还有:你再闹,我就送你去幼儿园。或者:你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那里的老师教训你。 乱吓唬孩子,会让孩子害怕他本不该害怕的事物或人,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误区的避免: 要让孩子听话,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其中的必要性,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对他自己和对别人的利害所在,同时,让其从不听话的活动本身中尝到苦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逐渐地变得懂事听话了。2020年代孕生子价格